酒店交易网> 酒店资讯> 资讯详情
“乡村 + 民宿” 的 N 种新玩法:住进自然里,玩转乡村特色体验
发布时间:2025-10-24 10:12:22

来源:时代学习振兴前沿 侵删


c090be20431bf3826b74aca6b471eae3_034882be0ba3e0306adbb67068f42aa0ccde6691.png
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要立足特色资源,坚持科技兴农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,贯通产加销,融合农文旅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


在农业强国战略部署的背景下,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农文旅的融合形式打破传统产业壁垒,优化农村产业结构。近年来,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展现了乡村旅游全新业态的生命力,为实现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
一、政策引导:农文旅融合

 

带来“乡村+民宿”新业态

 

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民居等相关资源,主人参与经营服务,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、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。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,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,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国内现存民宿相关企业29.93万家。2023年全年注册相关企业9.03万家,同比增长139.92%;2024年前8月注册6.97万家,同比增长18.11%。

 

2022年,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印发的《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到2025年,初步形成布局合理、规模适度、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、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,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平衡态势更为明显,更好满足多层次、个性化、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,乡村民宿产品和服务质量、发展效益、带动作用全面提升,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产品。

 

在中央一号文件中,也体现了对于发展乡村民宿产业、推动农文旅融合的政策引导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,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、提升品质,将乡村民宿和“农文旅融合”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部署中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进一步推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。

 

二、 沉浸视角下乡村民宿的

创意营造:在地叙事、

生态融合、文化再生产


1、在地叙事:挖掘乡村在地元素,创新民宿特色场景

 

乡村民宿因乡村而兴,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民宿,其在选址和场景营造中都极具在地性,往往依托于乡村的地方人文和在地资源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场景和产品。在全国各地乡村民宿的实践中,不少民宿经营者提炼地方人文特色,实现民宿建筑风格和设计形式的在地融合,让乡村民宿和乡村本身互为主力,构成乡村的一道风景线。


入云山民宿位于川西四姑娘山旁的日尔乡的四大安村,四大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“显赫的大平台”,入云山便是矗立在被森林托举的悬崖之上。民宿在设计上体现了传统藏族元素和现代设计的在地融合,整体建筑借鉴了本地建筑结构,将嘉绒藏族建筑形式通过现代的建造方式来呈现。


原有的建筑结构沉在了森林之中,新增加的建筑在云雾弥漫之时便缓缓的隐没进了噶诺尔雪山的山体,斜顶和山脊交汇成一个“入”字,这便是项目入云山的由来。入云山民宿的屋脊与噶诺尔雪山的山脊齐平,靠近悬崖的一侧则是与巴朗雪山日出的方向相对。设计团队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将每一面景观留给了雪山,配合四周茂密的森林,给人以置身山体的体验。


2、生态融合:紧扣乡村生态优势,打造自然住宿体验

 

在现代人的乡愁想象中,乡村一直被视为是田园牧歌、烟火寻常的乌托邦,承载着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与城市场景相比,乡村往往具备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,这也是其发展民宿产业的差异化竞争力——以生态优势打造自然住宿体验。


吉安黄竹岭茶田民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烟阁乡,是吉安市2024年旅发大会的示范点之一。民宿的设计理念是在茶田中融入自然,打造一个与茶田景观相得益彰的住宿体验。茶田四面环山,后方为森林保护区,前方为当地民居和进村的主要的环山公路。因此,设计团队将民宿定址在茶田最高处,背倚森林,可以远眺群山,同时又能减少对现有环境的破坏。


在具体的民宿设计上,除了体量上的规划外,设计团队以“轻”设计为主旨,仅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体验,又能使建筑给人以开敞,轻松的体验。一方面,体现在结构的“轻”,将房子抬高至所在区域最高点的平面,减少过多对土地破坏从而方便施工。另一方面,体现在空间的“轻”,充分运用朝向茶田和深林的面,使得民宿的每个角落均可与自然互动。


三、文化再生产:

聚焦“乡村+文化”业态创新,

打造新型文化空间

 

打造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本质上是需要通过“乡村+文化”的业态创新,从而盘活乡村民宿的产业结构。在文旅深度融合和城市更新的语境下,民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居住功能,而是通过创新和焕活场景体验,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,从而赋予旅行以全新的交互感、场景感和体验感,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乡村观展视角和生活方式。


莫干山是乡村民宿的重要发源地,也是中国民宿发展的样板地,目前聚集民宿超800家。因民宿而兴,2021年至今,莫干山持续将优质文化资源进一步向基层、向农村拓展延伸,以各村发展为特色,分别将当地村落打造成作家村、编剧村、摄影村、音乐村、综合艺术村、书画村,形成了“莫干山艺术村落”。当地还整合现有的民宿、咖啡馆、山林等多元场景及“莫干山艺术村落”资源,打造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丰富当地旅游业态。

不仅于此,莫干山在去年国庆前开启莫干山美术馆,并以莫干美术馆为中心全新打造莫干庾街艺术街区,携手德清窑艺术馆、天文馆、莫干剑博物馆等组成莫干山艺术公社,通过民宿和艺术的双重助力,推动乡村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存在。截至2024年11月,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已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,营收约28亿元,同比均增长10%左右。


后记

 

如今,越来越多游客开始从争分夺秒、马不停蹄的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转而选择休闲自在、轻松疗愈的“慢充式旅游”。在乡村民宿火热的背后,我们同样看到游客身上松弛感的回归,以及旅行心态的变化——他们选择用富含乡野闲适的慢生活方式打开旅游,追求关乎生活方式的旅行居住体验,感受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意境。

 

然而当下乡村民宿还存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短缺、同质化严重、缺乏文化内涵、未形成住食游娱等完整服务链条等问题,相较流量时代下的文旅打卡热带来的短暂热度,乡村更应把目光放长远些,培育更多差异化、品牌化民宿项目和有个性、有温度的旅游产品,从而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。



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,不应作为投资依据。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 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,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。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。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,权利人提出异议,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删除相应内容。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,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,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。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,请联系我们135-3041-8755。



    有间医疗
    有间写字楼
    有间工厂
    有间土地
    有间商铺
    酒店交易网
免责声明:
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,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、合法性、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,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。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,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,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,请谨慎核查。
郑重提示:
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,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,以免上当受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