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酒店评论 ,作者朱明生 侵删
酒店人工智能的春天,真的来了吗?人们是不是“狂欢”得过早了?
在携程平台,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,长线深度游成为明显趋势。
人类对于人工智能(AI)的研究,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,其典型事件包括:1943年,麦卡洛克和皮茨提出人工神经元模型,奠定了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;1950年,艾伦·图灵提出“图灵测试”,探索机器能否思考;1956年,约翰·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“人工智能”概念,将其定义为“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”,标志着AI正式成为一门学科;1997年,IBM“深蓝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;2011年,IBM Watson在《危险边缘》问答节目中战胜人类冠军,使得机器学习引发关注。2012年,AlexNet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;2016年,AlphaGo击败李世石,深度学习革命正式爆发。
此前的研究,历时70年左右,起起伏伏,进展缓慢,且和普通人关系不大。直到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,以及2023年DeepSeek正式发布,大语言模型出现在公众视野,各种AI工具兴起,AI开始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讨论和使用AI的人越来越多,引发全民对AI的热情。也让酒店从业者产生了一个错觉,酒店人工智能的春天来了。
真的如此吗?
为了后面更好地展开讨论,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“人工智能”和“生成式人工智能”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差异。这两个词,人人都在说,人人似乎都懂,但其实很多人是一知半解的。
通俗来说,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简称AI)是指任何能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系统,例如感知、推理、学习、决策等等,从而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、行动和解决问题。而生成式人工智能(Generative AI),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狭义子集,依赖生成模型(如 GPT),通过数据训练,生成新内容,例如文本(如写诗)、图像(如画画)、音频(如作曲)、视频(如创作短剧)、代码(如编程)等等。
01
10年或更久以后,AI将颠覆一切
AI和云计算、区块链一样,都属于战略性数字技术。所谓战略性数字技术,是指重大的、全局性的、决定胜负的关键性数字技术,是组成新型生产力的最核心的“生产工具”,将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带来颠覆式的变革,引发经营业绩的突破,并催生诸多行业创新,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。掌握战略性数字技术的中小企业,往往能加速增长、弯道超车、后发制人、赶超行业巨头。
AI对于酒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,它将作为真正的“生产工具”或者“劳动工具”进入酒店,在管理、营销、服务、商业模式等所有领域全面落地。
在管理上,AI将显著降低各项成本,提高劳动效率,同时解决人才难题。例如,通过智能工牌或智能眼镜,对员工进行实时工作指导,降低对人的能力要求;通过质检机器人,完成质量检查、敦促整改等“不增值”(可参考6sigma流程变革相关理论)但在现阶段无法规避的工作;通过智能安防系统,进行人员异常行为分析,提高安保效率;利用人工智能HR,筛选简历,面试、招聘和培训员工,等等。传统酒店经营面临的房租、能耗和人工等三座成本大山,将被显著削减或优化。
在营销上,利用AI构建供需智能匹配体系,颠覆传统营销模式。营销的本质,不是流量的冲刷,而是供需的匹配(参见《酒店营销未来式:订单来自需求匹配,而非流量冲刷》文章)。AI将对OTA流量中介的商业模式(竞价排名)产生巨大冲击,它是破解低价恶性竞争的良药,也让酒店营销模式得以从低价倾销、欺骗式营销转换到价值营销的正轨上来。
在服务上,AI将大大提升客户体验。例如,智能客服可以更及时响应客户需求,妥善解决客人问题。智能行程规划将客人从行程安排、酒店预订等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,更快、更便宜、更舒适地完成每一次出行;人脸识别门禁、AI前台等各种自助式智能服务,也将为客人提供更多的便利。
在商业模式上,AI能帮助酒店挖掘商机,创新业态,开辟第二增长曲线。例如,结合元宇宙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构建数字孪生酒店,扩大经营面积,丰富产品和服务种类,深化酒店的社交属性和电商属性(参见《畅享基于元宇宙的高端全服务酒店业务创新》)。再比如,开拓酒店心理疗愈新业态,线上由AI心理咨询师进行日常疏导,线下参加酒店心理疗愈营进一步稳固。
此外,AI对于酒店的组织架构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,主要是替代、赋能和新创三种模式。所谓替代,是指某些岗位会被AI完全取代,例如总机、文秘、礼宾、预订甚至前台。所谓赋能,是指AI将帮助某些岗位做得更好,例如辅助中高层做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,或者是实时指导基层服务人员高质量应对客人问询投诉。所谓新创,是指会出现一些以前没有的新岗位,例如AI训练师、数字品牌代言人、远程分身(由行动不便但经验丰富的老人实时操控酒店内的机器人工作)等等。
随着技术进步,人机边界在移动,工作在人和机器之间重新分配,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机协同格局。人从事的工作包括有温度的服务、需要高情商的决策以及复杂的体力劳动等等,其他则交给机器来完成。
以人工智能为底色的未来酒店,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变化:一方面,AI赋能降低了对普通员工的能力要求,对员工更包容,人人有饭碗,不用担心被裁员,企业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;另一方面,AI的技术门槛提高了对白领员工的素质要求,他们需学习掌握关于如何用好AI的全新知识,训练和指导AI更好地为人类服务。
未来AI在酒店的应用价值,是巨大的、颠覆式的。现存所有酒店数字化应用系统,都值得重新用AI技术改写。但这一切要全面实现,至少还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,目前还做不到。
02
现阶段的行业乱象:伪技术和伪需求
从历史经验来看,战略性数字技术在酒店业的落地过程,往往经历三个阶段,即惊艳、浮夸和务实:因最初的技术突破和超乎想象而惊艳,因后来的不懂装懂和投机取巧而浮夸,因最终的吃亏上当和痛定思痛而务实。云计算如此,区块链如此,人工智能亦是如此。目前酒店人工智能所处的发展阶段,是“浮夸”,夸大了AI的技术进展以及现阶段在酒店的应用价值,行业内也充斥着各种乱象。
其一,不懂装懂。
ChatGPT、DeepSeek的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但这种突破,是点上的,不是面上的,有一定深度,但还不够充分。它们都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范畴,是人工智能的子领域。这个点上的突破,只是意味着,我们在生成新内容这方面,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。例如,AI说话更像人了,写的诗更像诗了,可以修补图像了,等等。但不代表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个狭义的点上的突破已经完备,更不代表它在广义的人工智能的所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。例如,现在的AI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,识别美女,但它能识别出的美女,是有局限的,是千篇一律的,符合一个统一的标准,它还无法识别出人类认可的所有类型的美女,无法从审美、文化、情感、个人偏好等角度精准判断多样化的美。目前的生成式AI无法真正理解人类情感和意图,无法保证事实准确性,常常产生AI幻觉,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,无法进行真正的逻辑推理和创造,无法进行复杂决策,无法代替人类的专业判断(如医疗诊断),无法进行道德和伦理判断,等等。
不少人不懂装懂,以为这种点上的技术突破,是面上的突破,于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对AI能产生的价值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臆想和夸大。
其二,懂装不懂。
还有些人,是真懂,却装不懂。这些人往往是技术厂商,为了自己的利益,一方面,夸大AI现阶段能带来的价值,忽悠客户买票上船;另一方面,夸大自己产品的AI能力,实际上,他们的技术还不是真正的AI,而是一种“伪AI”。看上去是AI,其实底层技术并不是,是新瓶装旧酒,试图打着AI的旗号浑水摸鱼。
其三,为了AI而AI。
有些数字化系统,明明用传统技术开发效率更高,可为了赶时髦,非要用AI重新做一遍,这属于典型的“技术滥用”。例如,有人用类似于DeepSeek那样的对话框,来呈现酒店报表,效率反而降低了。报表这件事,用传统技术来做就很完美,为啥要用AI呢?现阶段AI的技术水平,并不能给传统报表带来更显著的优势。针对特定的场景,采用合适的技术,才是最正确的做法,而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先进性。这就好比用高射炮打蚊子,效率降低了,体验变差了,成本反而提高了。聪明的理性的用户只会为新系统带来的性价比、新商机或者好体验而付费,根本不在乎是否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。
其四,伪需求。
客户明明没有这样的需求,却用AI做出来一个新工具去满足。典型的例子是智能点评回复工具,即让AI自动回复客人在OTA或官网的点评。这种做法,正是一种伪需求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首先,体验不好。当客人发现,他辛辛苦苦写的投诉,酒店居然是用AI回复的,他会怎么想?肯定很恼火,认为酒店拿机器来忽悠他,不重视自己。其次,效果不好。现阶段的AI只能回复问题,但无法像人那样,真正理解客户需求,安抚客人情绪,并解决问题。最后,错失改进良机。酒店管理和服务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倾听客户之声,你让AI做了回复,员工还怎么能精确完整地听到客人的声音?现阶段的AI所能梳理、汇总的客户需求,其精准度还无法与人相比。于是,很容易错失重要的客户需求,以及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机会。
03
那么,我们现在究竟应该怎么做?
AI现阶段在酒店的应用,可粗略分成三类。
第一类效果较好,主要是文秘类应用,例如会议纪要、工作总结、PPT制作、促销文案撰写等等。应用效果好的原因,一方面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,另一方面是这些工作对错误的容忍度相对较高,即便错一点,也无伤大雅,人工还可以辅助修正,所以可以放心地推广使用。这类应用带给我们惊艳感的同时,也带来一种错觉,让我们错以为人工智能已成熟到可以全面普及了。
第二类效果一般,包括智能客服、客户点评分析、个性化推荐等对客服务类应用,以及身份识别、异常行为侦测等识别判断类应用。这类应用都已存在较长时间,普及率较高,但客户体验依然达不到要求。例如,做客服需要体察客户情绪,理解客户需求,且要能解决问题,但目前智能客服的对话表现,不像人工智能,倒像人工智障,只会僵硬地回答知识库里有明确答案的问题,而对于其他灵活的个性化的提问,经常答非所问。再比如,个性化推荐系统常常推荐些莫名其妙的东西,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质疑其是否“个性化杀熟”,知道你有钱所以卖给你高价。
第三类效果较差,包括动态定价、预测决策等技术难度大、精确度要求高的领域,尚处于实验室阶段,不建议商用。
引入AI系统时,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,最重要、最基础的,我认为是以下三点。
首先,把握好需求。要重新理解客户需求,并关注客户体验,不自以为是,也不盲目跟风。例如,实践证明,很多酒店都实施了的智能音箱项目,使用率并不高,甚至招来投诉(有客人觉得它其实是关不掉的窃听器)。适合别人的,不一定适合你。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,以及客户的需求,并加以匹配。
其次,找好领头人。项目落地一定要找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CIO来牵头,很多数字化项目不成功,就是领头人找错了(参见《中国酒店信息科技的虚假繁荣》)。
最后,看准切入点。先从容易落地且投入回报最明显的项目入手。评估投入回报主要包括四个维度:是否降低了成本,增加了收入,提高了员工和客户满意度。可以在第一类应用上积极推广,在第二类应用上小规模尝试,并密切关注第三类应用的实验进展。少量投入,小步快跑,单点突破,深度优化,持续迭代。既不贪功冒进,也不错失良机。
综上所述,目前AI在酒店行业有了一定的应用价值,但更多的还是一种表演道具、卖货策略、引流噱头或融资借口。
变革已经发生,但没那么快,全面落地还需要时间,我们还需等待技术的进一步成熟,以及应用场景的匹配性设计,另外从业者从认可到认知、从掌握到精通也需要时间。
现阶段,还是以观望和学习为主,不要轻易大规模落地。我们要充分理解技术原理,以及业务逻辑,小心规划和论证,寻找投入回报可控的落地项目。
当未来AI技术更像人,数字人、智能体在人类心理上被当成真人看待时(从而使得自动回复点评这种应用场景成立),在酒店这种注重情绪、体验和关爱的服务性行业,AI的春天才真正来临。
本文作者职务:米森实验室发起人
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,不应作为投资依据。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,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。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。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,权利人提出异议,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删除相应内容。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,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,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。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,请联系我们135-3041-8755。
- 北京酒店转让
- 上海酒店转让
- 天津酒店转让
- 重庆酒店转让
- 深圳酒店转让
- 广州酒店转让
- 合肥酒店转让
- 南京酒店转让
- 苏州酒店转让
- 杭州酒店转让
- 福州酒店转让
- 厦门酒店转让
- 南昌酒店转让
- 济南酒店转让
- 太原酒店转让
- 郑州酒店转让
- 武汉酒店转让
- 长沙酒店转让
- 三亚酒店转让
- 南宁酒店转让
- 桂林酒店转让
- 昆明酒店转让
- 丽江酒店转让
- 大理酒店转让
- 贵阳酒店转让
- 成都酒店转让
- 西安酒店转让
- 兰州酒店转让
- 银川酒店转让
- 西宁酒店转让
- 拉萨酒店转让
- 沈阳酒店转让
- 长春酒店转让
- 大连酒店转让
- 东莞酒店转让
- 惠州酒店转让
- 珠海酒店转让
- 青岛酒店转让
- 海口酒店转让
- 石家庄酒店转让
- 哈尔滨酒店转让
- 呼和浩特酒店转让
- 乌鲁木齐酒店转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