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酒店行业出现了一股弃店潮。杭州一家酒店转让三个月没成功,老板干脆不要了,直接把店还给了业主。那家店900平米,30间客房,月租金要5万。
长沙也有类似情况,岳麓区一家1000平米的酒店,28间房,月租金3万,挂了半年没人接盘,最后设备当二手卖了,酒店同样还给了业主。
就连长沙某品牌连锁酒店也撑不住了,转让了好几个月,没人要,决定8月31日关门大吉。
厦门思明区曾厝垵的一家店更惨,2000平米、49间客房的整栋酒店,月租金高达10万,转不出去,也只能弃店。根据酒店转让平台指点网的统计,市场上至少30%的酒店,因为租金太高,永远转不出去,最终只能走回收设备、弃店这条路。
租金压垮了酒店
为啥这么多酒店说不要就不要了?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租金太高。比如厦门那家店,月租10万,49间房,平均每间房每天光租金就接近70块。现在酒店竞争这么激烈,房价上不去,加上人工、水电、耗材,成本根本兜不住。老板们算来算去,发现继续开下去,赔得更多,不如早点撤。
指点网跟踪统计数据
转让也不容易。市场上接盘的人少,条件苛刻。很多老板指望着靠转让费回点本,但现在行业不景气,聪明人谁愿意接一个明明不赚钱的盘子?拖得越久,成本越高,最后只能狠心放弃,能卖点设备算一点,总比一直被套住强。
盲目投资的后遗症
前几年,酒店行业看起来挺火,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,一窝蜂地投钱开店。尤其是疫情前租赁的酒店物业,租金被炒得老高。结果呢?市场根本没想象中那么大。客流量增长跟不上酒店增加的速度,大家只好打价格战,利润越压越薄。
再加上这几年经济环境和旅游市场起起伏伏,很多酒店根本扛不住这种波动。前期投入大,回本周期长,一旦客流减少,现金流立马紧张。老板们不是不想坚持,是真没那么多钱往里填了。
弃店之后的烂摊子
弃店看起来是老板及时止损,但其实后患不少。首先,业主也头疼,酒店突然不要了,场地空置,租金收不到,重新招租也得花时间。其次,员工失业,供应商货款可能也没结清,纠纷不少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弃店现象多了,整个行业的信心都受影响。投资者更谨慎,酒店估值普遍下调,本来能活下来的店,可能也因为融不到资、转不了手而被拖垮。
未来怎么办?
酒店行业确实到了洗牌的时候。老板们不能再抱着“开酒店就能赚钱”的老想法,必须精细算账,控制成本,做出特色。租金方面,也许可以考虑和业主谈分成模式,降低固定支出,风险共担。
另一方面,连锁化、品牌化可能是条出路。单打独斗的小酒店抗风险能力太弱,加盟靠谱的品牌,至少能在客源、管理、采购上有点支持。但也不是挂个牌子就万事大吉,最终还得看经营能力。
总之,弃店潮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,虽然痛苦,但也能挤出泡沫。活下去的,一定是那些真正懂酒店、会算账、能适应变化的人。
- 北京酒店转让
- 上海酒店转让
- 天津酒店转让
- 重庆酒店转让
- 深圳酒店转让
- 广州酒店转让
- 合肥酒店转让
- 南京酒店转让
- 苏州酒店转让
- 杭州酒店转让
- 福州酒店转让
- 厦门酒店转让
- 南昌酒店转让
- 济南酒店转让
- 太原酒店转让
- 郑州酒店转让
- 武汉酒店转让
- 长沙酒店转让
- 三亚酒店转让
- 南宁酒店转让
- 桂林酒店转让
- 昆明酒店转让
- 丽江酒店转让
- 大理酒店转让
- 贵阳酒店转让
- 成都酒店转让
- 西安酒店转让
- 兰州酒店转让
- 银川酒店转让
- 西宁酒店转让
- 拉萨酒店转让
- 沈阳酒店转让
- 长春酒店转让
- 大连酒店转让
- 东莞酒店转让
- 惠州酒店转让
- 珠海酒店转让
- 青岛酒店转让
- 海口酒店转让
- 石家庄酒店转让
- 哈尔滨酒店转让
- 呼和浩特酒店转让
- 乌鲁木齐酒店转让